治世之能臣,乱世之枭雄:袁世凯传_第6节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   第6节 (第2/6页)

改,方足以俾助国用,收集利权。

    ??疏上,奉廷谕云:

    ??袁世凯奏拟试办直隶公债票一折,外洋各国遇有军国要需,临时募债,无不闻风踊跃。独中国办理公债,辄多观望不前。良由官吏不能践言,民信未孚所致。兹据该督奏称,开募债票,以取信使用为宗旨,洵为扼要。所陈筹有的款,按年付息,分年还本,发给票据,准其交纳本省库款关税各项,并随处皆可兑用。拟具章程,尚属周妥,着即准其试办。仍责成直隶总督暨藩运两司,无论现任接任各员,一体认真经理,实力信行。经此次奏准之后,作为永远定案,断无改易,倘该官吏违章失信,仍蹈前辙,或启弊端,定行从严治罪,决不姑宽。钦此。

    ??以上数端,乃袁世凯政策中最显著者。然此数种弊害,诚中国切肤之痛,袁世凯能骤然改除,亦人所难能也。

    ??时北洋新政,实有可观,袁即具疏奏闻,两宫亦甚欣悦。下诏奖袁办理之善,通饬各省一律仿行。于是各省有派员来直考察者,有派学生来直肄业者。而北洋新政遂啧啧称道于各行省。至于中国警察制度之施行,陆军之改良,科学之输入,固当排袁世凯为首功。以此三端为袁功业之最显者。

    ??北洋政治锢习驱除,袁遂思大兴科学,凡具有科学知识,皆优奖重用,学者皆闻风兴起。明时局者,知空疏文字无益社会,弃举业入学堂,并游学外国者亦日渐发达。而日国教育家亦多热心,以中国来游学者多年华老大,使必循序渐进,则时不我容,于是特设法律政治速成科,择科学之精华,授中国之学生。袁亦极力提倡。厥后北京进士馆诸人,以及各省候补道府,更有清贵如殿撰夏同龢,尊贵如蒙古亲王,皆至日邦就学。其极盛时有四万人之多,于是中国之文化,遂大有勃兴之气象焉。

    ??第三节主张立宪

    ??尔时留学日邦者,多数皆鼓吹中国立宪。袁世凯亦赞成其说。而孙文之党派又鼓吹种族革命,其风甚炽,清政府忧之。袁陛见入都,两宫问袁抑制革命风潮之策。袁乃陈各国宪政之善,当此时会,非行宪政不能免革命之风潮。故其时有五大臣考察列邦宪政之命。及五大臣归国,皇族中最开通之泽公,遂疏称立宪政体利国利民,惟不利于官。其余四大臣亦皆以立宪为然。而顽固党反对甚力,两宫为众论所惑,又召袁入都决议。袁力排众论,主张立宪,谓非此不能图强。两宫之意乃决。

    ??光绪三十二年丙午,秋七月十三日,遂颁预备立宪之诏,翌日又命袁世凯等会议改订官制。诏曰:

    ??昨已有旨宣布立宪之预备,饬令先行厘定官制,事关重要。必当酌古准今,上稽本朝法度之精,旁参列邦规制之善,折衷至当,纤细无遗,庶几推行尽利。着派载泽、世续、那桐、荣庆、载振、奎俊、铁良、张百熙、戴鸿慈、葛宝华、徐世昌、陆润庠、寿耆、袁世凯公同编纂。该大臣等务当共矢公忠,摒除成见,悉心妥订。并着端方、张之洞、升允、锡良、周馥、岑春煊选派司道各员来京,随同参议。并着派庆亲王奕劻、孙家鼐、瞿鸿机总司核定,候旨遵行,以昭郑重。钦此。

    ??预备立宪之诏既颁,彼顽固党人益肆口雌黄。于是梁鼎芬暨诸台谏皆交章劾袁,有谓其谋为不轨者,有谓其权高迈主者,有谓其天下兵权在握者。相传劾袁之疏多至数十份,两宫皆留中不发,特命庆亲王示意于袁上疏辞去兼差,以息浮言。袁将宫制议定,遂回天津,疏辞各项兼差。疏上,奉旨云:“该督办事均尚妥协,现定改订官制,各专责成。着照所请开去各项兼差。钦此。”

    ??先是,昨年十二月二十一三日。袁世凯曾上疏恳辞兼差,奉诏慰留。兹并录迩时诏旨于下,以资考证。旨云:

    ??袁世凯奏请开去兼差一折,现在时事艰难,正资整顿。该督公忠夙著,任事实心,仍着统筹兼顾,妥为经理,以副委任,毋庸固辞。钦此。

    ??观以上两诏旨,相距仅数月,一留一准。一则曰公忠夙著,任事实心;一则曰办事均尚妥协,何其迥不相侔也?究其原因,虽由顽固党之诋排,亦由袁之自取。盖袁此次辞差疏间有牢骚语。夫倡立宪即应辞兼差,乃为惟一之宗旨,至辞兼差而语涉牢骚,则人疑为揽权也固宜。且袁系首倡立宪之人,权限不分,乌能立宪?顽固党所以藉口者,皆职是故也。袁之不学无术于斯略见。或谓此种奏疏多出自其书记辈之手,虽然,使袁左右有人,亦何至于此也。

    ??袁世凯本具有坚忍性质,虽迭经挫折,屡负毁谤,其宗旨仍不稍变。自辞差后,遂一意经营地方新政。首创审判厅,次立自治会,皆由天津试办为起点。其他一切立宪应预备事宜,无不首任其难,不辞劳怨。乃其左右之人则不然,审判自治,皆属在地方之范围,自应委任于府县,而凌福彭辈不知新政之谓何,乌能胜任?特迫于袁之命令,不得不立一名目,以欺蔽人之耳目。故袁虽雷厉风行,终不过敷衍塞责,至袁甫去任,其所创之各项新政,即败坏不堪言状,实由于用人不当,遂断送于三五小人之手。至袁所位置之人才,惟花天酒地,纳贿循私,无所不至,人皆谓今不如昔。岂知创办之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